管理视线
资料搜索
上一篇 你没看到的,才是真相... 下一篇 水穷处,云起时------...
完美的错误--------文\王嘉兴
发布时间:2016-11-28 点击数:304
去年9月,大众汽车曝出丑闻,该公司在车辆中安装了作弊软件,可以自动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尾气检测状态,并控制尾气的排放,以便通过车检。美国“环保局”完全被蒙在鼓里。
最终“出卖”大众公司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生产的汽车。--------整齐划一的好数据直觉上就让人感到不对劲。“环保局”的工作人员就是从这个现象入手,顺藤摸瓜找到了原因。
日常工作中,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,我们也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,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。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《好得难以置信:压倒性的证据也会失效》的文章,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,它反而可能有问题。他们称之为“一致性悖论”。
听起来违背常理。我们一般认为当所有人看法一致时,真想应该就是如此,毕竟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出错。论文并没有反对这个观点,而给它加了一个前提:就是每个个体出错的概率很小,例如在一堆香蕉中挑出一个苹果,几乎不会有人犯错。
但在嫌疑人指认的过程中,系统偏差无法避免。如果目击者只是在嫌犯逃跑时匆匆瞥了一眼,他们认错人的概率将高达48%。这种情况下,更有可能是系统出现差错。
dna检测在刑侦领域一直被认为是铁证。谁也没有想到,有一天dna证据反而成了困扰。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,欧洲警方在法国、德国、奥地利等地的15个犯罪现场都发现了同一个女性的dna。这个神秘连环杀手被称为“海尔布隆魅影”,笼罩在欧洲长达15年之久。最后警方啼笑皆非地发现,警方用于收集dna的工具被污染了,这个追踪已久的“凶手”,其实只是棉签制造厂的一位女工。
读完论文,我不禁佩服古罗马人的智慧。在古罗马法中,如果所有的法官都认为嫌疑人有罪,他反而会被赦免。那个年代的人们也许不懂高深的数理逻辑,但立法者已经注意到,全体一致的判决往往意味着司法过程中,甚至司法系统内出现了问题。看来,人多不一定可靠。